27
2023
-
09
宮廷史 典章制度
作者:
清宮史略/金梁輯.自刊鉛印線裝本(后有輔仁大學重印本),民國二十二年(1933)
本書為金梁在《國朝宮史》、《國朝宮史續(xù)編》基礎上,復搜求釋取直至光緒間官書所記錄的關于宮闈故事者,經過纂略補輯而成的,是一部清代宮史著作。主要內容有清宮的宮殿、禮儀、宮規(guī)、管制、典籍、書畫等史事251條,其中包括盛京陵寢宮殿。
明清宮廷秘史/趙云田編.河北人民出版社,1985
本書是根據(jù)史實和傳說編寫的明清宮廷秘史,書中用了大量的篇幅介紹了努爾哈赤、皇太極兩位清初皇帝的宮廷佚事,對了解和研究清前歷史以及清初皇帝和后妃的宮廷生活有所幫助。
清代宮廷生活/萬依、王樹卿、陸燕貞主編.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5
該書是一本全面而徹底介紹清代帝后宮廷生活的大型圖文并茂的著作。收錄包括盛京宮殿陵寢、努爾哈赤畫像、皇太極畫像和大量至今尚未發(fā)表過的宮廷文物圖片500幅。全書通過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存的皇室大量生活用品、珍貴文物和歷史文獻,結合現(xiàn)存宮殿布置,對清宮生活中大至典禮、政務、武備、巡狩等政治活動,小至起居、服用、游樂等日常細節(jié),甚至宮中的習俗信仰,均做了全面而徹底的介紹,使讀者對中國最后一個皇朝的宮廷生活,進而對兩千多年來中國傳統(tǒng)帝制和皇室生活狀況,有具體細微的認識。
清宮史事/王樹卿、李鵬年著.紫禁城出版社,1986
本書是作者有關清宮歷史及典章制度著作的合集。文章以清代檔案史料和官修文獻為依據(jù),論述了有關清代皇位繼承、后妃冊立、陵寢規(guī)制、太監(jiān)制度等方面的內容,對于讀者了解清初關外時期清朝宮廷斗爭內幕、太監(jiān)制度的萌芽、早期滿族宮廷生活,提供了可靠的史料和佐證。
清朝典制/郭松義、李新達、李尚英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
典制,即典章制度,是指一個國家的政府在一定時期內指導工作進行的準則。清朝作為以滿族為主體建立起來封建王朝,在總結歷代經驗的基礎上,其典制更加完備,所反映出的民族特色亦更加鮮明。全書分為七章:一、皇帝制度,二、禮儀制度,三、國家機關制度,四、職官管理制度,五、學校與科舉,六、財政監(jiān)察和法律制度,七、軍事制度。從中可以看出清朝典制的形成發(fā)展歷程,特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時期典制初創(chuàng)的艱難與粗糙。在第一章第四節(jié)“宮室制度”中,“盛京故宮”被辟為專題進行論述。
清宮后妃/王佩環(huán)著.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
本書系《清代宮廷叢書》之一,敘述后宮美女與清初戰(zhàn)爭、“秀女”與“宮女”、皇家婚禮、清帝大婚儀制、深宮生活、宮中祭祀與節(jié)令習俗、圍獵與娛樂、后妃生育、后妃喪葬等內容,并在清朝諸多后妃中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詳細記錄,如從殉太祖的大福晉、海蘭珠與皇太極、深明大義的孝莊文皇后等,敘述了這些后妃的身世、遴選、冊立及她們的深宮生活。
清宮侍衛(wèi)/常江、李理著.遼寧大學出版社,1993
本書系《清代宮廷叢書》之一,全書分為清初侍衛(wèi)、從龍入關后的輝煌、宮中司值當差、歲駕扈從執(zhí)事、挑選近御侍衛(wèi)、享受特殊的侍衛(wèi)們、建功立業(yè)的開國勛臣、皇帝的股肱心腹等章節(jié),分別敘述了努爾哈赤時期侍衛(wèi)“護主創(chuàng)業(yè)”、“汗王近臣”;清太宗皇太極身邊的侍衛(wèi)官;以及清代宮廷侍衛(wèi)的機構建制、執(zhí)事業(yè)績、享受殊榮等內容。
清宮斗爭內幕/姜相順、王國華主編.遼寧古籍出版社,1996
本書從努爾哈赤崛起創(chuàng)業(yè)、皇太極南面獨坐開始,敘述了清代宮廷斗爭史,并以史料為依據(jù),對清宮內幕加以系統(tǒng)評述。主要章節(jié)有:努爾哈赤崛起創(chuàng)業(yè)、皇太極南面獨坐、福臨繼位與攝政王等,對研究清前歷史有所幫助。
建儲爭斗——秘密建儲與垂簾聽政/徐徹.遼海出版社,1997
本書主要論述清朝自努爾哈赤起12朝的儲位之爭。其儲位爭斗,有時激烈,有時緩和。努爾哈赤把儲君交由共治國政的八大貝勒共同決定。他死后,他們共推皇太極即位。皇太極死,6歲的福臨登基,而由二王輔政。福臨死,8歲的玄燁即位。作者總結了清代12朝皇帝的儲位交接情況,從中試圖找出某種規(guī)律性的東西,并為后人提供歷史借鑒。
清代內務府/祁美琴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本書系論述清代內務府的專著。全書分為十章:滿族早期社會特點與內務府產生的歷史條件、滿族早期社會的包衣與內務府的關系、清初內務府與十三衙門、內務府機構的確立與完善、內務府經費的來源支出、內務府皇莊、江寧織造,以及清代內務府的歷史地位等。
清朝皇位繼承制度/楊珍著.學苑出版社,2001
本書對清朝皇權各個時期盛衰的歷程用較多篇幅予以論述,揭示了清朝皇位繼承制度的演變及其皇權內在的相互聯(lián)系。通過清朝皇位繼承制度的更迭,對滿漢文化的沖撞、交流與融合進程的息息相關事件進行分析,闡述了皇儲矛盾與儲位之爭的問題。在“汗位推選制度”一章中,論述了后金初期汗位推選的產生及實施,對后金汗權建立與努爾哈赤選立繼承人的失敗予以解析,同時論證了崇德時期的皇位傳承等問題。
清代皇宮禮俗/支運亭主編、清代宮史研究會編.遼寧民族出版社,2003
本書為中國清代宮廷史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按其內容分為三個部分:宮史、典制研究,文物、文化研究,陵寢、宗教研究,共收錄論文56篇。其中有關沈陽故宮的研究文章十余篇,體現(xiàn)了沈陽故宮博物院在“清代皇家禮儀與風俗”方面學術研究的最新成果,推動了沈陽故宮學術研究的深入開展。
清代后妃/王艷春、李賢淑著.遼寧民族出版社,2004
本書以時間為序,記錄了大清朝歷代后妃深宮闈苑的伴駕生涯和人生歷程,其中包括努爾哈赤的大福晉佟佳氏、皇太極的生母葉赫那喇孟古姐姐、皇太極五宮后妃等,力求將民間流傳的有關清宮是是非非客觀地向讀者講述,以求幫助讀者正確地看待歷史人物,達到解疑釋惑的作用。
清代宮廷史/萬依、王樹卿、劉潞著.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本書以清代宮廷史為綱,以典章制度為主要內容,引用了一些原始資料,對清代宮廷活動,包括宮廷內部權力之爭、重大事件、政治經濟措施、典章制度、物質文化生活及風俗習慣等進行了研究,揭示了清朝宮廷在封建社會中的作用及其清朝從興起到滅亡的規(guī)律。本書用一大章節(jié)論述了清朝宮廷的初建,如:“努爾哈赤死后汗位的繼承”、“皇太極加強皇權統(tǒng)治的措施”、“孝莊文皇后的間接預征”等內容,為研究清前宮廷史及沈陽故宮提供了較為可信的資料。
清宮疑案正解/閻崇年著.中華書局,2007
作者在清代宮廷諸多疑案中選定10樁疑案,根據(jù)史料辨?zhèn)未嬲?,揭開歷史迷霧,恢復事件的本來面目。書中選定“努爾哈赤斬子”、“太宗蒙古后妃”、“孝莊太后下嫁”,“順治出家之說”等外人難得其詳?shù)那宄实奂沂?、宮闕秘聞加以正解,它與戲說的最大不同在于根據(jù)史料記載,不進行藝術的渲染和夸張。
清代官制與服飾/李理著.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
清代是以少數(shù)民族——滿族為核心建立的政權,從其建國伊始,官制與服飾就體現(xiàn)出濃厚的少數(shù)民族特點,具有鮮明的清朝特色和滿族特點。清太祖努爾哈赤在開國之初,建立起軍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將女真人歸入八旗統(tǒng)一管轄,“出則為兵,入則為民”,大大增強了滿族的總體實力。清代的八旗制度一直沿襲到清朝末葉,成為清代官制中最特殊的部分。清代官制與服飾大量繼承和吸收了明朝官制內容,究其實質是對中國民族傳統(tǒng)思想和漢文化的延續(xù)與傳承。同時,清代官制與服飾也體現(xiàn)出清王朝以滿族為統(tǒng)治核心在官制中重滿輕漢的特點。
清代后宮/李寅著.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
本書系“解讀清代歷史文化叢書”,系統(tǒng)展現(xiàn)了大清王朝12帝清宮后妃的人生歷程,內容涉及清宮后妃的來源、構成,清宮后妃制度,清宮后妃的愛情、生育、殯葬,清宮后妃的飲食、養(yǎng)生與保健,清宮后妃的娛樂、美容等多個方面,使讀者透過字里行間窺視到大清后宮佳麗沸沸揚揚的悲喜人生。